大红袍,又称为“大红袍岩茶”,是一种乌龙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尽管名字中有个红字,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青茶。
为什么大红袍又被称为岩茶?这与武夷山的环境有关。在中国福建武夷山,有一句经典的说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里的“岩”一般指的是武夷山区及其附近的丹霞地貌。武夷山的独特地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肥料,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你有机会去武夷山,你会发现茶树似乎就长在岩石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网上的一些资料显示,武夷岩茶的范畴比大红袍要大得多,严格来说,武夷岩茶属于大类茶,这里不多赘述。
作为乌龙茶中的翘楚,大红袍素有“茶中之王”和“岩茶之王”的美称。它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口感。然而,仅凭这一点似乎还不能称之为“茶中之王”。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稀缺性。作为乌龙茶中的瑰宝,大红袍的母树只有数株,其树龄已有千年。因此,每年采摘的产量极少。现在市面上的大红袍多数是许多茶叶拼配而成,主要采用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乌龙茶品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或者是单独无性繁殖栽培后采摘制成的大红袍。所以可以说,真正的母树大红袍非常稀少。
其次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不是福建所有的茶都能被称为岩茶,只有武夷山区所产的茶叶才能享有此称号。作为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的武夷山,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生产的茶叶品质自然上乘。
最后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传统的大红袍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13个步骤。制作工艺要求高,制法异常复杂精细,这也使得大红袍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关于大红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状元感恩说。相传有一位书生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病倒在路边。幸好遇到一位和尚帮助他,这位和尚泡了一壶大红袍给书生喝,神奇的是,喝完后书生的病竟然好了。后来书生高中状元,前去拜访感谢这位和尚,并带了一些茶叶返回京城进贡给皇上。恰逢皇后肚疼难治,于是状元建议皇后喝大红袍治疗,结果茶到病除。皇帝非常高兴,赐给书生一件红袍,并派他前往茶树所在的九龙窠把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大红袍因此得名,也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除了状元感恩说,大红袍的其他起源也很神秘精彩,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一下。
作为岩茶之王,大红袍的干茶外形整齐,嫩度高,茶叶弯曲如蚕眉,色泽乌润有光泽。口感上,大红袍入口甘爽滑顺,质感厚实,回味悠长。极品大红袍甚至带有“岩韵”。茶汤呈橙黄色,清澈透明。一般而言,大红袍茶香中带有烘焙香和花果兰香。
作为传统的中国名茶,大红袍具有福建八闽的独特特色。然而,由于产量的原因,市场上很多大红袍实际上是拼配茶叶。虽然拼配茶并不意味着品质差,但难以体现大红袍那种独特的韵味。此外,也让一些不法商贩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