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确切的起源时间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早在明朝中叶时期,黑茶的称呼已经出现。黑茶的产生离不开中原和边疆地区之间旷日持久的茶马贸易活动。可能正是这种内陆和边疆、产区和销区之间的长距离运输,才产生了耐贮运的黑茶类。因此,通常认为黑茶形成于“船舱马背”。
马背上形成的黑茶
起源于唐代的“茶马互市”,是中国西北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长期的茶马互市活动促使茶马古道的形成,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安化茶马古道
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产于两湖、云贵川等地的茶叶,必须沿着茶马古道,舟车相继运到边疆的消费区。唐宋年间盛产蒸青绿茶,当时篓包茶沿汉水北上,再沿丝绸之路,经驼、马的长途运输至西北等地,水运气候潮湿,篓包防水性能极差,茶叶吸潮后,高含水量条件下引起内含化学成分发生氧化、聚合、水解、转化。同时,茶叶在潮湿状态下经长时间运输,微生物群落开始滋长,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加速了茶叶品质的转化,逐步形成了与绿茶完全不同的香味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对这一特殊色香味的消费需求也被逐步固定下来。尽管我国边茶的生产历史己逾千年,但“黑茶”这一名称的出现却只有400余年的历史。明代嘉靖三年(1524)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