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具体如下:
1. 起源追溯:
古代时期:黄山产茶历史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当时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在明代,黄山茶不仅制作工艺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已独具特色、声名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基本形成。弘治十五年(1502)的《徽州府志·土产》中对茶的记载,与黄山毛峰的特征极为相似。
前身传说:《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清代江澄云的《素壶便录》也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
2. 近代创制:
黄山毛峰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的谢静和(谢正安)所创制。1875年,谢正安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茶芽,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优质茶。因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此茶最初试销时就受到消费者欢迎,后逐渐声名远扬。
3. 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1937 年《歙县志》记载“毛峰,芽茶也,南则陔源,东则跳岭,北则黄山,皆地产,以黄山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但因战乱,民不聊生,黄山毛峰的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产量较少。
新中国成立后:黄山毛峰的生产逐渐恢复。1982 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徽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从 1984 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 13 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
现代:进入 21 世纪以来,黄山毛峰茶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一、二、三产融合更加深入。黄山毛峰茶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在西欧、我国港澳、东南亚等地区的出口量也持续上升。
2002 年,黄山毛峰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08 年,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 年,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