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黄山霞雨茶属于雨花茶类,是安徽黄山地区特有的名优绿茶。其外形形似松针,条索紧结,圆直略扁,锋苗挺秀,色泽翠绿,且带有细微的白毫。茶汤色泽黄绿明亮,滋味浓厚甘醇,鲜爽醇正,苦中带甜,回甘持久,耐泡。香气清新高雅,浓烈持久,且散发着独特的花香与清香。叶底匀净嫩绿,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黄山霞雨茶的制作工艺精细,选用优质嫩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通过独特的手工技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保持了其自然的香气和口感特点。因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黄山霞雨茶深受茶友们的喜爱,也成为了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品质特征
黄山霞雨茶的外形独特,形似松针,条索紧结,园直略扁,锋苗挺秀。其色泽翠绿,带有细微的白毫,犹如玉石般透亮,展现出其高贵的品质。茶汤色泽清澈明亮,黄绿相间,给人以清新的视觉享受。其滋味鲜爽纯正,入口清爽,苦中带甜,回甘悠长,口感层次丰富,醇厚而不失清新。茶叶的香气清香高雅,持久且浓烈,带有一丝花香和清香,令人陶醉。泡茶时,叶底展现出匀净嫩绿的特点,质地鲜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品饮价值。黄山霞雨茶不仅口感鲜美,且其多重风味使其成为耐泡的佳品,每一泡茶汤的口感均有不同的层次感和变化,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适合日常品饮,也非常适合作为茶友之间的交流分享之选。
黄山霞雨茶主要产自安徽省黄山市的高山茶区,特别是黄山山区的优质茶园。该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霞雨茶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黄山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茶树在丰富的水分和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得以快速生长。黄山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茶树根系的生长,使得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黄山的气候特点——温湿多雨,早晚温差大,特别是在“霞雨”时节,经常出现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这一现象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合作用和适宜的湿度,使得黄山霞雨茶能够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三、冲泡方法
准备冲泡茶:3g
茶具:玻璃杯、玻璃公道杯、称量器、茶巾、水方、随手泡。
30S 75℃
第2泡:汤色为浅杏黄,清亮,香气为非常明显的熟栗香,甜香高扬,滋味栗香浓郁,甘醇、鲜甜。
30S 75℃
第3泡:汤色为绿黄,香气为熟栗香,甜香高扬,滋味较浓强有收敛感,鲜爽、回甘。
40S 75℃
第4泡:汤色为黄绿,香气为熟栗香、甜香、微带水味,滋味较浓强,收敛、鲜爽、回甘。
叶底
叶底色泽嫩绿带嫩黄,芽叶细嫩幼小,紧细纤长,嫩匀成朵,以单芽为主,偶带一些一芽一叶,比较匀齐,叶张较薄,柔软,冲泡过后芽叶顺着一个方向自然又不失整齐的排列,很有线条感。
四、品评
干茶:色泽绿稍深,白毫显露,光润,条索紧结、细长成条,紧卷,稍弯曲,芽叶细嫩,较匀整,锋苗尽显。
汤色:茶汤绿黄,黄绿,明亮。
气味:前两泡熟栗香明显,甜香高扬,冷闻有非常细腻的甜花香,香气不持久。
滋味:滋味较浓强,收敛、鲜爽、回甘。
叶底:色泽嫩绿带嫩黄,芽叶细嫩幼小,紧细纤长,嫩匀成朵,以单芽为主,比较匀齐,叶张较薄,柔软。
此款茶有着徽州古朴大气之感,又不失江南烟雨微醺的细腻。色泽绿稍深,白毫显露,光润,条索紧结、细长成条,紧卷,稍弯曲,芽叶细嫩,较匀整,基本上为芽,锋苗尽显,犹如雨丝,光润的深绿色与白毫的银白色,形成鲜明的对照,岂不是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的写照,细如雨丝的芽尖,犹如落入这白墙黑瓦间的片片细雨,是在是好一副写意的江南风景。
五、产地环境
黄山霞雨茶产于安徽休宁县,新安江源头的率水河畔,茶园大多分布在两岸经冲击形成的洲地上,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空气清新,常年多雾,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异。
六、历史发展
黄山霞雨茶的鲜叶产白迥溪、陈霞等高山和率水河两岸洲地的有机茶基地。1991年由黄山霞雨茶厂立项研发,1993年通过安徽省科委鉴定,1995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列为省级高档名优荣誉。产品主销江苏、南京、上海、北京、香港等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霞雨茶主产于新安江源头率水河畔陈霞乡,这里云蒸雾绕,山水相依,地理气候独具特色,发展名优茶具有地理、资源、产品和生态环境优势。好山好水,按理说应该要出好茶。但在几年前,陈霞乡的茶叶没有打响品牌,茶叶只能作“大路茶”出售,价格相当低廉。陈霞的茶叶发展出路在哪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张礼华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把“做大做强名优茶”作为自己的产业发展“风向标”,及时制定了有机茶叶生产基地技术规程,对有机茶叶生产、采摘、加工、包装、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使茶叶品质不断提升。
为了自身茶叶品质能“一枝独秀”,1990年,张礼华创办的霞雨茶厂还与南京雨花台牵手,引进“雨花茶”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出的霞雨茶形似松针,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纯正,香气清香高雅,叶底匀净嫩绿,成了南京、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抢手货”。
七、采摘标准
采摘 一般在3月下旬开采,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嫩、肥壮、匀齐、干净、多茸毛的鲜叶,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二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做到不采虫伤芽叶、雨雾水叶和空心芽。
八、加工工艺
采摘的鲜叶经薄摊5~8小时进行杀青,毛火茶出锅,含水率要掌握得当,整形机每次投时叶量、温度、时间、压力操作须合理。干茶经分筛整理、去片割末后分级包装待售。
采摘鲜叶一摊放一杀青一揉捻一毛火一整形一干燥一复火一筛分一提香一成品。
1.摊放
鲜叶进厂后通过分筛分机,要求芽叶长短基本均匀一致,剔除不符合标准芽叶及杂物。分级后摊放在室内阴凉透风干净的竹垫上,厚度2~3cm,时间3~5h,期间要轻翻1~2次。
2.杀青
用长滚筒连续杀青机,温度180℃,投叶适度均匀,出叶扣处配置700W小型鼓风机,使杀青叶下机时能及时降温。杀青适度标准为叶软、色暗、青草气消失。
3.揉捻
用45型揉捻机,掌握“无压-轻-重-轻-无压”的原则,每桶投叶量10kg左右,时间15~25min,具体看鲜叶嫩度灵活掌握,经解块后待烘。
4.毛火
采用自动烘干机,温度为110~120℃,上叶要均匀,叶层厚1~2cm,使茶坯达七成左右干度即可。
5.整形
是此茶成形的关键,用整形机进行,每次投叶量为6kg左右,温度100℃左右,时间6~8min。
6.干燥
用不锈钢特制滚筒,投叶量25~30kg,温度开始时为90℃左右,后略低,时间20min左右,至九成干时出叶摊晾。
7.复火
用自动烘干机复火提香,控制茶叶含水率在5%~6%,使茶叶白毫显露,香气高雅。
8.筛分
通过筛分整理,使茶叶长短粗细基本一致,去片割末,分级后包装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