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作为中国茶叶之都,拥有4500多家茶农和数以万计的茶馆,拥有40万吨的珍藏茶叶和价值50亿元的茶叶交易量,无疑是一个具有强大实力的茶叶产业中心。尽管东莞并非产茶之地,但其神奇的茶叶产业已成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成为茶叶融入美好生活的示范区,也成为众多茶叶爱好者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
安茶
最近,中国红茶之乡祁门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然而,此次来到东莞的并非为了推介祁红茶,而是为了打卡安茶这位祁门安徽茶的“大哥”。
安茶,古名六安茶,起源于明代并在清朝被贡献出口,曾被视为圣茶,并因其峰回路转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三年才能陈化转化湿气和消除油腻的功效而闻名于世。然而,在民国时期后,安茶逐渐消失,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兴起,但一直不温不火,默默存在于市场中。
然而现在,东莞终于迎来了安茶的大展示。一场名为“开祁门 见黄山”的活动在东莞举行,吸引了近200人参与。活动在御景湾湖畔酒店举行,原计划规模为150人,却超出了预期。这表明了好茶受人捧,东莞作为中国茶叶之都的名声无虚。活动上,祁门县长通过幽默风趣的脱口秀赢得了观众的掌声。随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安徽等地的茶文化专家和茶叶爱好者共同品茶、聊茶,感受安茶的独特魅力,并展望了安茶的未来发展。整个活动紧凑有序,内容精彩纷呈,引起了高潮迭起的效果。
我作为一名受邀参与活动的人,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并推介了安茶的历史和东莞与安茶之间的桥梁。我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尽我微薄之力,为安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一个被称为茶叶之都的地方,东莞自然聚集了众多茶叶行业的高手。比如叶汉民先生,他是国家高级评茶技师,也是资深的茶叶专家,家里收藏了各种茶叶,并有着8000平方米的茶仓。尤其在安茶的知识上更加丰富,被当地人视为茶叶界的神一般存在。
我与叶先生见面,他文雅从容,思想深邃。他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1937年安茶停产后,市场上竟然仍然有安茶,是从祁门运原料到外地制茶吗?二是外地人是否去祁门学习制茶技术?特别是广东人是否去祁门?我回答说:这些都不太可能。首先,祁门是祁红核心产区,是国家重点出口茶区,原料已经不够供应,不可能允许原料流失。其次,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是集体所有制,不会随意允许茶叶外流。再者,祁门位于深山中,20世纪50年代只有公路,外运茶叶太过困难。至于技术的流出,虽然没有听说过广东人去祁门学习茶叶技术,但技术是公开的,很可能是商家通过与安茶商家的长期合作,早就了解并掌握了制茶技术,因此可以用他们当地的原料进行加工。叶先生对我的回答表示认同,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安茶停产后,市场上仍有安茶的存在,是由中茶公司调配其他地区产的安茶来填补市场空白,使得安茶得以延续。虽然这些安茶不是祁门产的,但也可以视为真正的安茶,不应该被贬低为假茶,只是南方的安茶而已。我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学术视角。
叶先生还带来了几款精品茶叶,让我们一起品尝。其中有一款非常珍贵的茶叶是从美国回流而来的,名为绿盒六安。他告诉我们,这款茶叶一定要等到所有高手都到齐后才能品饮。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品尝了其他几款茶叶,每一款都香醇顺滑,入口回甘。最后当所有人到场后,我们品尝了那款从美国回流的茶叶,它让人心旷神怡,品质口感更上一层楼。
高手们有高见,茶缘需珍惜。我趁机向叶先生请教他公众号《老茶一条街》中的一个困惑:为什么境外藏家喜欢用塑料膜包装老安茶?叶先生回答说:“经过陈化的茶叶,为了防止茶香挥发,会用塑料膜包裹起来。”原来如此,塑料膜可以锁住茶香。这让我对叶先生的能力刮目相看,他对于茶叶的问题无所不知。
类似的佳话还有很多。总之,这次安茶活动是迄今为止东莞茶叶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安茶在东莞茶叶市场的崛起。通过这次活动,安茶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认可,吸引了更多茶叶爱好者的关注。
除了活动本身,东莞作为中国茶叶之都,还有其他茶文化交流活动和展览会。例如,每年都会举办东莞国际茶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茶文化专家和爱好者。这个节日不仅展示了东莞的茶叶文化,还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茶文化交流与合作。
此外,在东莞还有一些茶叶博物馆和茶艺馆,供人们学习和了解茶叶文化。在这些场所,人们可以品尝各种茶叶,学习茶艺技巧,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东莞作为茶叶之都,在茶叶产业和茶文化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通过举办各种茶叶活动和展览,东莞不仅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莞的茶叶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更多人带来茶叶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