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是古代进奉给皇室饮用的茶叶,始见于晋。开始是地方官征收各种名特茶叶作为土特产品进贡皇室,属土贡性质。自唐朝开始,朝廷在重要的名茶产区设立贡茶院,由朝廷派专门官员督造各种贡茶。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浙江长兴顾渚山设立的贡茶院,专门生产“顾渚紫笋”贡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贡茶院。
顾渚贡茶院(大唐贡茶院)
顾渚山贡茶院为两厢三进,东廊三十间为贡茶加工场,旁有清风楼、木瓜堂、息躬、忘归诸亭,与峰峦叠翠的虎头岩遥遥相望。1200多年前,每逢清明之前的早春时节,集中采茶役工3万、工匠千余,昼夜不息加工贡茶。那时顾渚山下张旗立幕,水口草市画舫遍布,州县官吏携妓而行,丝竹歌舞飘逸空谷。诗人李郢在茶山贡焙歌中描述道:“春风三月贡茶时,逐尽红旌到山里。
紫笋茶(干茶)
精工细作而成的干茶称为研膏紫笋(蒸青饼茶),它尤为中唐后皇室所推崇,并限定贡茶(急程茶)须在清明前到京(西安),于清明日用来祭祀和宴请王公大臣,谓之“清明宴”。唐代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日:“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充分显示了紫笋贡茶到京之后一片欢腾的场面。
紫笋茶(冲泡)
顾渚贡茶院几经兴废,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人为原因,变成一片废墟。2008年4月,贡茶院保护性建设工程完工,昔日气势恢宏的贡茶院又重现于世。